“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冶金行业背景,立足武汉、辐射中南、面向全国,立足于国家流程工业绿色高效生产和智能制造技术前沿,紧紧围绕我国钢铁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的共性科学技术难题,形成了冶金过程建模与优化控制、机器视觉与智能装备、设备智能运维与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深入开展冶金过程建模、控制和检测方面的应用基础、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的创新性研究,建立了复杂冶金工业过程控制的理论与方法,突破了一批冶金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提升了我国冶金工业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水平,推动了冶金行业不断优化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提质增效降耗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为加速我国冶金行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冶金自动化和检测技术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2006年成立以来,中心在冶金自动化和检测技术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技术攻关并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在2018、2022年教育部组织的评估中得到了专家肯定。截止目前,中心已发展成为一支由楚天学者特聘教授等知名专家组成的60多人的技术开发队伍。其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楚天学者8人;教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3人,留学回国人员20人,博士42人,45岁以下研发骨干34人。
中心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探索校企合作方面,与多个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与应用。冶金人工智能与优化控制团队致力于解决复杂冶金工业过程的建模、控制与优化问题;冶金装备故障诊断团队开展大型机电设备运维的智能故障诊断技术研究;高性能电气传动及控制致力于解决冶金、矿山、化工等行业的电气传动问题;机器人与智能感知团队方向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紧紧跟踪企业实际需求,开展巡检机器人、泄漏探测机器人、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研究。智能信息处理团队以冶金行业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为背景,专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智能检测技术和智能信息融合新方法,研究工业图像采集方法与数字处理可靠性、多通道图像融合方法、图像质量评价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