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土浇水、播种施肥、观察养护……春日暖阳下,一群学生正在武汉科技大学北园一站式学生社区辛勤播种“自己的果实”。日前,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开展特色实践劳动教育课程。通过认养“责任地”,学生充当春耕种植花圃主理人,在实践中感受劳动教育的快乐。
该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外曾有数块荒地,常年无人打理。如何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春日挥洒汗水、享受劳动快乐?为此,武汉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2023级辅导员邓李欣选择了社区外的空地,移栽月季,并购买向日葵、牡丹、花生、番茄等易于养育的植物,邀请学生充当“开荒人”。“没想到学生都很积极,有一百余人加入了种植团队。”邓李欣表示。

解决好人选,团队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松土,常年无人打理的荒地,有很多板结的土块和杂草。天气炎热,花土坚硬,学生们费了很大力气铲苗,汗水已经浸透几位学生的衣服,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了自己的门道:“用脚用力踩住铁锹,当铁锹深入土后,再翻转,可以很好的翻出板结的土块。”

后来越来越多学生加入其中,从锄地到播种再到插篱笆、养护花圃,每名学生都认养了自己的“责任田”与养育植物。学生刘阳子孑曾多次想要种植植物,但因为一些原因未能实现,这次种植他主动报名,在种植后经常“打卡”记录养护植物的变化。“看着嫩绿的植苗长起,内心也会充满自豪感。”他感慨道。

据悉,该学院劳动教育贯穿四季周期,除春耕外,学院还依托退伍大学生服务站,开展包粽子、学非遗、铲积雪、包饺子等系列劳动教育,打造“沁水润心”一站式服务氛围,在各班退伍大学生、班干部引领下,常态化开展“劳”有所得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下田挖藕、插秧种田等劳动实践课。
“我们创造性设置‘劳动超市’,引导学生在假期中养成与父母共同劳动的习惯,形成积分档案,组织‘劳动之星’评选,所得积分可以在超市兑换各类日用品,切实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邓李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