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

发布时间:2025-03-2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非线性系统智能控制与滤波,网络化系统控制与优化,智能车辆系统的控制与应用,机电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团队负责人常晓恒,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担任三个国际期刊Associate Editor,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AMC, Elsevier),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TIMC, S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 Automation and Systems (IJCAS, Springer)以及一个国际期刊 Academic Editor, Mathemat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MPE, Hindawi)。多年来致力于非线性模糊系统、鲁棒控制、状态估计、网络化控制、电机运动控制等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截至目前,主持国家级课题3项、省级课题7项,其他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70 余篇,其中在IEEE Transactions 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 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Circuits and Systems II: Express Briefs 等,并有多篇论文成为热点与高被引论文;在国际权威出版社Springer(施普林格)出版英文学术专著3 部,其中以独立作者出版专著2部;中国自动化学会(CAA)自然科学二等奖和辽宁省自然学术成果二等奖各1 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7项。本团队目前有在读博士生7人,在读硕士生2人。

智能制造及工业网络安全团队

智能制造及工业网络安全团队由9名教职工和40余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团队主要从事工业智能信息处理与网络安全、新能源和复杂工业系统优化与控制、网络化数控系统控制与应用的研究。具体包括AI大数据处理,工业网络安全与控制,新能源系统与冶金过程优化及智能控制,Petri网及离散事件系统动态资源调度与优化控制,基于工业以太网的数控系统主动抗干扰控制与应用等。近三年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校企合作项目5项。在国际权威期刊IEEE Tra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IEEE Tra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IEEE Trans. on Power Electronics 、Applied Energy、Information Sciences、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IEEE Tra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上发表多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1篇和ESI高被引论文2篇,累计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1项。

团队负责人刘斌教授简介:刘斌,博士,教授,博导生导师。毕业于浙江大学,获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宝钢工作站博士后。长期从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与控制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处理、工业网络安全与控制、冶金过程优化及智能控制。主持完成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及企业项目多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SCI/EI收录2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2项,企业技术秘密8项;参编《过程控制与集散系统》教材。

冶金自动化及智能系统团队

团队研究方向:

(1)轧钢模型与控制 综合运用冶金机理、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新方法,建立有足够精度的轧钢过程控制模型,开发新一代冶金过程数学模型及智能分析系统,对冶金过程进行综合优化控制。

(2)冶金过程监测与诊断 针对冶金生产过程数据量大、设备故障隐患及时发现等问题,开发轧机设备功能精度在线监测系统,达到减少人工故障追溯的工作量,提高故障排查效率的目的。

(3)工业综合自动化系统 开展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改造升级与非标设计工作,用流水线生产代替人工操作,实现机器换人、提升劳动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指标。

目前,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科技计划及企业项目等30余项,相关成果进入多家企业在线应用。近年获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中国冶金科学技术奖1项、宝钢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2项;发表行业核心期刊论文40余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

负责人简介:李维刚,博士,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冶金自动化与检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从事冶金过程控制与数学模型、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自动化及智能系统研究工作。

高性能电气传动及控制团队

团队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以应用研究为主。基础研究有柔性制造系统及柔性自动化,运动控制,机械电气设备、电缆的故障诊断。应用研究主要是将控制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工业过程,包括研究机械电气设备、电缆老化机理和失效模式及其诊断;工业过程的计算机控制与仿真、集散控制系统与系统管理一体化研究;生产流水线PLC控制、交直流传动、伺服控制、各类数控机床的控制;计算机工业网络控制;企业各种管理系统开发(人事管理系统、图纸管理系统、原料管理系统,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等)。

团队负责人刘惠康教授,研究方向电力电子及高性能电气传动,团队相关专业方向主持包括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纵横向项目百余项,总经费超过3000万元。

巡检机器人研究团队

该巡检机器人研究团队由7名教职工和50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组成,面向智能巡检巡逻、气味源嗅探,以及空中-地面协作等应用领域开展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涉及到机器人导航、定位、规划、控制等相关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在此领域有十多年的积累,开发的巡检机器人以变电站巡检、大型建筑物的巡检为典型应用背景,具有缺陷检测、表计识别、自主测温等功能。通过携带气体浓度传感器,可以对空间气体泄漏源进行追溯,该研究可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与大气成因规律分析。

团队负责人吴怀宇教授简介:吴怀宇,男,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现为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美国IEEE高级会员。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科研项目和企业技术改造课题等多项,在IEEE Trans. on Robotics、IEEE/ASME Trans. on Mechatronics、IEICE Trans. on Electronics、Mechatronics、Nurocomputing等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0项。主编教材2部,其中《自动控制原理》获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面向电网/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及智能信息处理团队

团队现有主要成员1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6人。在读博士4人、工学硕士25人。在复杂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电力系统网络化控制、电力信息处理、信息物理系统、智能调度技术、实时通信技术、电力电子与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承担完成相关国家自然基金 5 项、省市级基金 8 项。相关理论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informatics, 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Energy, Applied Ener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ust and Nonlinear Control,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传感器技术学报、控制理论与应用 等国内外一流杂志上发表。

相关技术成果在国家大型企业、智能输配电等工业环节得到了成功应用。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南方电网发明二等奖1项。获得授权技术发明专利6项,申请技术发明专利6项。

团队负责人刘振兴教授简介:刘振兴,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兴趣包括: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电气传动、电能质量控制等。社会兼职包括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集成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计划项目、省部基金10项,主持横向项目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学术期刊(IEEE Transaction on Energy Conversion、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80余篇,包括,SCI收录8篇,EI和ISTP收录30余篇。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人工智能与信息融合研究院团队

人工智能与信息融合研究院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5人,客座讲授3人。研究人员中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湖北省人才引进计划入选者7人。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级、省级项目20余项,近5年发表SCI/EI论文1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团队致力于智能系统控制与优化、高维信号处理、深度学习等信息领域前沿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多智能体协作与群体智能控制;2.高维结构化信号处理及深度信息融合理论;3.深度学习机制基础理论与随机优化;4.工业视频检测与融合。

研究院积极展开与国外高校的科研合作,现已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加拿大温莎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合作与科研互访关系。

人工智能与信息融合研究院院长柴利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多智能体协同优化、滤波器组理论及应用、工业视频处理等。在国际知名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1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新世纪人才计划、首批湖北省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等,获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2016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为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

新能源电力及智能控制团队

团队主要从事分布式新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以及现代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的研究,在包括同步挤压小波变换、多尺度均匀化场路耦合、网络化控制、主动配电网运行与仿真等核心技术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目前课题组获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二等奖3项。

团队负责人王斌教授简介:王斌,男,教授,博导,法国BLAISE PASCAL大学电子与系统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任武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责任教授、分布式新能源发电与智能微电网研究所所长。王斌教授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电能质量问题中的现代信号分析方法、微电网及其功率变换系统智能控制、电气设备在线检测等,曾在法国CNRS的LASMAR 实验室从事有关电力电子及其电磁兼容技术的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目前主持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完成行业企业委托横向研究课题多个,获发明专利3项,省科技进步奖、电力企业科技奖多项。目前担任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湖北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应用技术专委会委员等学术兼职,是电工技术学报、电力自动化设备、控制工程以及电网技术等学术期刊论文审稿人。

下一条:智能系统与控制技术研究团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