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承办第二届先进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

发布时间:2025-04-30 发布者: 浏览次数:

2025426日至27日,第二届先进控制与人工智能国际会议(ICACAI 2025)在无锡君来世尊酒店隆重举行。此次大会由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与东北石油大学联合主办,我院和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共同承办。大会以智能驱动未来为主题,吸引了全球250余位顶尖学者、产业精英及青年科研人员参与,深入交流机器人智能系统、先进控制工程、人工智能大模型等前沿课题。

大会开幕式由大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袁烨教授主持。我院院长刘斌、教师代表张永教授和郑秀娟教授以及3位博士研究生参加此次会议,与全球同行展开深入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丁汉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布鲁奈尔大学王子栋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岳东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国家杰青徐胜元教授,东北石油大学校长董宏丽教授等权威专家出席大会。无锡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吴虹娟、经开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国权、副主任韩建伟等政府代表也莅临现场,共襄盛举。

开幕式上,王子栋院士即兴赋诗《七律·太湖论智赋春风》,诗云:春和景明万象通,太湖烟水照无穷。群彦汇来江左地,高贤论道海西东。智驱未来催新策,控拓边疆跃旧功。风起云生谈笑里,锦图共绘向苍穹。这首诗描绘了大会现场的学术盛况与合作氛围,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开幕式上,机器人灵巧手创新联盟应运而生,正式揭牌启航。联盟由丁汉院士担任理事长,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执牛耳引领,联动高校科研机构、领军企业及行业机构,致力于突破机器人灵巧手核心技术壁垒、构建国际标准体系、拓展多元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院士、联盟理事长丁汉院士,经开区管委会吴虹娟书记,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联盟常务副理事长许春山,浙江灵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联盟秘书长周晨,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机器人专委会副秘书长、联盟常务副秘书长刘抑等共同启动。

在主旨报告环节丁汉院士发表了题为机器人未来技术研判的重要演讲。丁汉院士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机器人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分别包括:对机器人未来技术的战略思考、具身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化智能制造的应用,以及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趋势与前景。报告深刻剖析了机器人技术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过程中所面临的关键挑战,指出当前亟需在模拟人类思维决策过程、模仿生物复杂运动控制机制以及实现机器人刚柔耦合与高灵巧性方面取得核心技术突破。针对上述挑战,丁院士提出了未来机器人技术发展的三大目标:顺应环境变化、实现多体协同、提升操作灵巧性,并强调要力争引领国际机器人化智能制造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特别强调,人形机器人作为具身智能的最佳载体,凭借良好的通用性与高柔性,尤其适用于低精度、低负载、高协作及复杂多任务的应用场景。随着人形机器人本体技术的持续进步,有望带动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加速发展,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在各类实际应用领域中的广阔前景。

王子栋教授带来题为“State Estimation Meets Moder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的学术报告,王院士结合其团队在控制理论与通信技术交叉领域的前沿成果,深入剖析了现代通信技术对传统状态估计框架的革新性影响。针对新兴网络特征对传统估计框架的挑战,报告系统梳理了非理想通信环境下状态估计理论的演进脉络,创新性地提出非常规测量条件的多维度分类体系。研究团队聚焦云无线接入网(C-RAN)、无线信息能量同传(SWIPT)、空中计算等七大前沿技术,首次构建了通信-估计协同分析模型,揭示了各技术对系统估计精度与稳定性的作用机理。特别在抗拜占庭攻击机制方面,提出了基于信誉评估的动态容错估计新范式。本次报告不仅为5G/6G通信网络的状态估计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更为智能电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的实时监测系统优化开辟了新路径。王教授最后展望了通信感知一体化理论在边缘智能时代的应用前景,强调该交叉领域将推动新一代自主智能系统的范式变革。

宋爱国教授作了题为"面向空间探测的力反馈遥操作机器人技术"的专题报告。该报告系统阐述了遥操作技术在空间机器人领域的关键作用,强调力反馈技术作为人机协同作业系统的核心支撑,对保障未知环境下的操作任务具有决定性意义。报告首先梳理了遥操作空间机器人的研究背景与发展现状,重点剖析了力感知、力反馈和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体系。随后,宋教授展示了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自解耦的多维力传感器设计,无源力觉再现方法以及自适应阻抗匹配无源控制算法等内容。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航天项目,验证了该技术体系在空间探测任务中的实用价值。

青年论坛作为本届会议的亮点环节,设置了四大专题共17场主题报告及40场研究生论文报告。我院多位青年学者与研究生积极参与交流,并取得丰硕成果。其中,我院邵丽源博士生的报告题目为《SOH estim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ies subject to partly missing data: A KolmogorovArnoldLinformer model》,获得了“智能运维”组二等奖奖励;郭峰博士生的报告题目为《Adaptive Parameter Optimization for Turbine Blade Manufacturing: A Novel Personalized Federated Learning Framework》,获得了“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组二等奖奖励;兰儒恺博士生的报告题目为《KDET-HPFL: A Personalized Federated Learning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Pedestrian Detection With Adaptive Feature Selection》,获得了“机器人与具身智能”组二等奖奖励。

我院院长刘斌在闭幕致辞中表示:青年学者是技术革命的生力军,期待全球学术网络的持续深化与发展,共筑智能控制领域的国际学术共同体。

此次大会不仅推动了全球智能技术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更充分展现了我院在先进控制与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与青年学者的创新活力,为促进学术繁荣、产业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大会闭幕式上,安徽大学宋军教授接过会旗,宣布下一届会议将以智能融合·生态共赢为主题,在合肥继续开启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篇章。




下一条:祝贺!自动化专业2003届本科毕业生戈燕红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