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立德树人十三载,守正创新争一流

发布时间:2025-04-02 发布者: 浏览次数:

武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肇始于武汉钢铁学院1989年设立的“电气自动化”专科专业。2012年,在国家特色专业、湖北省品牌专业“自动化”电气传动、工厂供配电等方向基础上,开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并招生。专业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90%人员具有博士学位。

面向电力、冶金行业和湖北经济建设。专业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重大技术服务、技术改造项目,培养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能够应对能源格局变化和电气学科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办本科专业13年来,已培养近1500名从事电气设备及系统的研发、设计、运维和管理等工作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门人才,尤其为电力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在微电网运行与智能控制、电气传动新技术、新型电力电子装备技术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党建引领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专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政治建设为根本,思想建设为基础,凝心聚力推进专业高质量发展。专业所在党支部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工作中,按照学院党委要求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全员参与学院举办的全院党性教育学习大会等。组织教师党员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全体教师重读廉洁从教誓词;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开展教育思想讨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通过自查等方式,加强意识形态风险排查;通过开展专题党课,加强学术道德教育。2021年6月,专业所在电气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被评为“武汉科技大学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11月,被遴选为“武汉科技大学第二批校级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专业建设成果显著,育人环境一流。专业教师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3项,科技成果奖6项,获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9项。2021年3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12月,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研室获批为湖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24年9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过自评,目前处于专家入校评估阶段。

师资队伍稳步扩大教学水平跃升。专业在学校“十四五”规划框架下制订教师发展规划,按照“稳定、引进、培养”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师梯队建设布局合理。通过引进专业素质高、教学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补充和壮大教师队伍,通过优化学科专业背景、增强工程实践经验,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综合水平,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目前,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教师1人,湖北省“楚天学子”“青年百人计划”人才2人,1人获湖北省“博士后创新研究人才”资助,1人为校级“教学模范”,2人获电气类实践教学竞赛全国奖项。

持续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工程,提升教书育人能力。专业积极参与落实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荆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等任务。《电机拖动基础》为湖北省精品课程,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电力电子技术》为省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曾获第二届“智慧树杯”课程思政示范案例教学大赛本科教育赛道二等奖;《发电厂电气主系统》实验课为省级一流本科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导论》连续2年被评为校级研讨课示范课程。建成了“110kV变电站主设备高压试验虚拟仿真实验”实验教学平台;出版教材《电机与拖动》获批21世纪电气信息学科立体化系列教材。为落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专业参与“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教育部产教融合计划项目,通过跨学科多平台共建,完善本专业“产教融合项目+竞赛+创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深入落实三全育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科人才综合素养。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健全班主任工作体系。专业所在学院获评2023年度学生先进工作单位,1人被评为校优秀辅导员,5人入选校优秀班主任。持续打造“沁湖文化”育人品牌,建设退伍大学生服务站、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队等品牌活动。“智行筑梦”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参加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获“全国优秀团队”奖。以赛促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获国家级奖项23人,省部级奖项51人,连续3年参加全国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并获奖项。近两年本科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位居全校前列。

展望未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继续秉持“厚德博学、崇实去浮”的校训,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新时代、新使命、新思想、新征程的“四新”理念为引导,强化本科教育主体责任,加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卓越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以融合发展促进专业发展机制创新,以聚焦方向突显专技服务综合特色,以科教协同强化教师教育传统优势,以响应国家和地方需求,持续稳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主阵地。


上一条:陈志刚副校长到学院检查指导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 下一条:校长倪红卫调研电子信息学院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

关闭